早产儿的特点:
外表特点 |
1.头颅相对更大,与身体的比例为1:3。 |
呼吸系统 | 1.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,呼吸功能常不稳定,可出现呼吸暂停和青紫。 2.有些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少,可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和缺氧,易导致死亡。 |
消化系统 | 1.吸力和吞咽反射均差,胃容量小,易发生呛咳和溢乳。 2.消化和吸收能力弱,易发生呕吐,腹泻和腹胀。 3.肝脏功能不成熟,生理性黄疸较重且持续时间长。 4.肝脏储存维生素K少,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易发生出血。 5.铁、维生素A/D/E等,早产儿体内存量均不足,易贫血,佝偻病,低血糖等。 |
体温调节 | 1.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,皮下脂肪少,肌肉活动少,自身产热少,更容易散热。 2.常因为周围环境寒冷而导致低体温,甚至硬肿症。 |
神经系统 | 1.各种神经反射差,常处于睡眠状态。 2.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还容易发生颅内出血,应格外引起重视。 |
免疫功能 | 1.免疫功能较足月儿差,对细菌和病毒的清除能力不足,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较少。 2.由于对感染的抵抗力弱,容易引起败血症,其死亡率亦较高。 |
早产儿的护理关键:
注意保暖 | 1.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~25℃,被窝的温度应保持在30~32℃,房间经常开窗通风。 2.换尿布时动作要快,不要凉着孩子。 3.体重低于2.5千克,不要洗澡,可用食用油每2~3天擦擦脖子、腋下、大腿根部等。 4.若体重3千克以上,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,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。 |
精心喂养 | 1.早产儿体重增长快,营养供给要及时,最好是母乳喂养。 2.住院时,妈妈挤出奶来由护士喂,回家后就可以直接喂奶了。 3.吃奶量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确定: 通常,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150~180毫升,2.5千克重的婴儿每天喂350~450毫升。 4.喂奶的次数每天7~9次或按需哺乳。 温馨贴士:半卧位慢喂 1.由于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完善,喂奶时,最好使宝宝处于半卧位。 2.吃得慢是早产儿的进食特点,妈妈要有耐心,吃奶时吃1分钟停几秒,可减少吐奶。 |
防止感染 | 1.除专门照看人外,要委婉谢绝亲戚邻居走进早产儿的房间,也不要抱给他人看。 2.专门照看宝宝的人,在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,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,洗净双手。 3.要求居室卫生清洁,空气新鲜,每日通风两次,每次15—20分钟。 |
保持安静 | 1.早产儿的居室要保持安静、清洁,进入早产儿的房间动作要轻柔。 2.换尿布、喂奶也要非常轻柔、敏捷地进行。 3.不能大声喧哗,或弄出其他刺耳的响声,以免惊吓婴儿。 |
沐 浴 | 1.2000克左右的早产儿,早几天采用油澡(用消毒的植物油擦掉胎脂),以后可用温水浴。 2.过多的操作易疲劳,增加心脏负担,还会引起吐奶甚至颅内出血,因此,动作要轻柔。 |
护理早产儿注意事项:
1、孩子吸吮力气不足,应耐心喂养,出院初期,一次喂奶多是需要30-40分钟。如果早产儿能吮吸,就让他吸奶嘴,这样可以协助他发展口腔活动技能。
2、刚出院回到家的宝宝,头两三天内,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,到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。
3、餐多量少及间断式的喂食方式,可减少吐奶发生及呼吸上的压迫。可喂食早产儿奶粉,以促进消化及增加营养吸收。
4、注意体温的保持及温度的衡定性以免致病。保持与医生密切的联系随时能谘询,并定期回医院检查及治疗:如视听力、黄疸、心肺、胃肠消化及接受预防注射等。
5、熟练幼儿急救术,如吐奶、抽搐、肤色发绀时的处理、以备不时之需。
6、留意早产儿的反应,如他头部转向时,就表示他已“够”了,应停止与他玩耍。另外,与早产儿玩耍时动作要慢,不要经常用新玩具、新面孔包围他。不要过分刺激。
7、婴儿床上用品及婴儿室内家具的颜色都不宜过鲜明亮,以免对早产儿过分刺激。晚上又黑又静,早产儿可能不习惯,可亮夜灯以助早产儿适应环境。
早产儿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:
对于早产的宝宝来说,是否添加辅食,主要的依据不是月龄,而是体重增长和能力发展的状况,如果发现在单纯地喂奶粉的情况下,他的体重增长情况不是很好,就要考虑添加辅食了。另外,就是看看宝宝是否具备了这些能力:对大人吃饭感兴趣了,玩玩具的时候有咀嚼的动作等等。